深评:V2X后装车载终端离普及有多远?

作者:汽车盟 | 内容提供:http://12364.com/|
807

“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在自行车智能化的感知瓶颈之后,在安全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的特色技术路线。《C-V2X产业化路径及时间表》提出,预计到2025年,C-V2X车辆前装普及率将达到50%以上,路侧设备也将在主要城市、主要区域、主要高速公路实现全覆盖。

通过赋予汽车、路侧基础设施与周围环境“交流”的能力,V2X相当于为车辆提供了一个俯瞰各方面感知的“上帝视角”,从而确保所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以提高交通安全和效率。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信息交换不能只存在于新车和基础设施中,也要存在于现有的汽车中。面对国内庞大的乘用车存量市场,OBU如何布局后置式车载终端?

#01目前各厂商量产后安装的OBU与C端的市场需求不匹配。

车联网产业自2015年发展至今,已从小规模技术验证进入预商用规模验证应用阶段,主要集中在国家和城市示范区、试点地区。同时,商业用水测试将在公共交通、矿山、机场和其他子行业进行。

目前主流V2X企业成熟的量产OBU产品都是从技术验证场景设计的,对产品外观、尺寸、重量、安装方式等关键属性没有严格的市场要求。它们一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方,大,重。

列举近两年几家V2X厂商在各大展会上推出的量产OBU产品:

没有合理的安装位置

为了方便调节和测量,一般来说,OBU在使用时会直接放在汽车的地板上或者闲置的座椅上。即使放在副驾驶的储物箱里,由于需要连接各种线缆,储物箱也无法完全关闭。

各种电缆满天飞。

一般来说,连接OBU的线缆至少包括一对V2X收发天线、一根GNSS天线、四根5G天线(可以是四合一的复合配置)、一根Wi-Fi天线和一根电源线。由于整机上电缆接口位置相对分散,需要物理隔离的电缆之间可能存在信号干扰问题等。所有这些线缆都乱七八糟,这显然是任何一个实际用户都无法接受的。

深评:V2X后装车载终端离普及有多远?        -第1张图片

人机交互屏幕是手持的。

由于OBU终端本身没有屏幕,需要一个外围接口来实现信息显示功能。目前唯一的替代方式是连接汽车、手机或者直接连接平板电脑。市场上有许多汽车和手机型号,OBU终端不能通用。每一次改编都需要大量的工作,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坐在副驾的工作人员拿着pad,甚至拿着笔记本电脑.

显然,这种产品形态只能说是技术验证产品,完全没有能力在即将到来的规模部署阶段探索To C市场的商品属性。

#02大型OBU售后市场,消费者怎么看?

这里所说的后装OBU“消费者”主要指向两个群体:

各大示范区——关键词:“低成本可见效”

首先,还是各大市级示范区的试点地区,比如广州、柳州、深圳。他们负责探索车联网的运营模式。根据各示范区的发展规划,他们将在2022-2023年完成1万辆以车联网和公交车为主要应用载体的obu部署任务。

“成本低、效果明显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示范区一位负责人说。“我们计划先在全市的网约车和公交车上推广。前期设想的功能主要是盲区预警、绿波交通、道路拥堵预警,将呈现大规模应用的效果,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C-V2X技术给道路使用者带来的便利,改善城市整体交通。但是,现在的OBU要几万元,我们负担不起。我们希望单机价格能在两千元以下。当然,产品形态不可能是现在的样子。应该更符合实际使用

我们可以认为,示范区轿车和客车的规模部署仍是阶段性的,是从技术验证向消费产品过渡的中间形式。当面对真正的普通消费者时,市场会对后装OBU提出更加苛刻的产品要求。

当C-V2X的路侧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程度,普通私家车主只要在车内安装一个OBU终端,就可以体验所有C-V2X车联网应用服务。在和一位热衷于体验各种“黑科技”的年轻车主聊天时,他说,“我对V2X的绿波交通功能还是很有期待的。另外,盲点预警,前车紧急刹车,或者其他大众还不知道的V2X功能都会是吸引点。产品形态要尽量紧凑,更不能让任何一根天线电源线露在外面,会很不好看,特别乱。最好能与车内现有设备整合,减少物理临场感,提示界面可以直接显示在手机导航App上。”

#03行业后装OBU新探索

产品形态和功能需要走“跨界融合”路线。

经过多年来全行业的共同努力,C-V2X技术的应用即将进入政策和市场驱动的新阶段。但单个后置V2X终端还是很难打动一般消费者。一些企业尝试推出“极简版”车载终端OBU,其特点是内置天线,体积小,即插即用,通过蓝牙或WiFi与手机App连接,进行道路信息提醒。但是,这样的产品似乎很难满足市场。

「星云互连大型后装OBU」

问题出在两个方面。第一,大众对C-V2X技术并不了解,很难“为未知买单”。另一方面,由于C-V2X技术的固有属性,在渗透率达到一定量级之前,应用效果会大打折扣。要突破这种困境,快速提高C-V2X存量车的渗透率,使整体产业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利润,企业需要打破现有的产品边界。

种业内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式是在市场上现有的车载智能终端上升级V2X功能,走“跨界融合”路线。作为产品功能的叠加,对于各大示范区来说是更具创新性的推广。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前期可能对“为未知技术买单”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在2021年全球举办的多场智能驾驶展会中,可以看到不少车联网企业发布了大规模后装的V2X车载终端概念产品,形式多样,包括具有V2X功能的智能车载显示器、智能手机支架、智能后视镜、行车记录仪、老牌ETC企业推出的ETC2X融合终端等.

MocareEye和MocareEasy是华立之星在展会上推出的两款新品,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MocareEye“揉眼”是一款多功能智能车载屏幕,以V2X技术为核心,配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它支持高精度定位,天线完全内置,可适用于各种型号。

MocareEasy“车易”是一款具有V2X通信功能的智能车载手机支架,支持无线充电。但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产品。支架和V2X模块同时工作的无线充电功能可能会对产品造成很大的散热压力。据了解,中国移动也在开发和推出类似的智能手机支架。

「左为华立智行的MOCAR EASY,右为中国移动概念机」

带有V2X模块的行车记录仪还具有ADAS驾驶辅助功能、亚米定位和人脸识别监控,并能通过语音交互提示V2X路况信息。另一类是流媒体高清大屏的智能后视镜产品,可以结合导航地图显示联网协同驾驶辅助信息。在普及率有限的情况下,V2X功能在这些产品中的应用一般集中在V2I效率上,如红绿灯信号预警、速度引导、潮汐车道和公交专用道预警、特种车辆避让预警、车内标志等。整体价格从1000元t

价格战即将打响。关键成本压力在哪里?

目前后装OBU终端的主要成本压力来自V2X芯片模块。据了解,单纯叠加C-V2X功能需要1000元左右的整体成本,其中V2X芯片模组的价格占60%以上。

高通和陈欣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国内外V2X芯片供应商。各大V2X企业设计的模块都是为了满足整车级别的要求,满足整车级别的严格要求。在消费类产品上使用车规模块显然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后装OBU产品价格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V2X应用所需的亚米级甚至厘米级高精度定位模块和硬件加密模块也是企业不可忽视的成本。

总结

V2终端设备的赛道已经略显拥挤,尤其是车载终端设备领域。在未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OBU新车前装和库存车后装潜力巨大,且易于装载。可见,拥有更加敏捷的产品定义能力和开发团队,以及更加健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才能对这种多变的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有可能在C-V2X规模部署期成为行业大浪淘沙中的不朽王牌。(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萧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