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消费洞察 汽车之家研究院×BCG发布

作者:汽车网 | 内容提供:http://12364.com/|
785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消费充电场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高频需求。当前消费者的收费行为有哪些特点,这些收费行为能否成为新的消费引流?对于主机厂和第三方充电服务商来说,如何围绕消费者的充电场景构建生态系统,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开发更多的商机?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汽车之家研究院和BCG进行了联合研究,对近3000名新能源汽车车主进行了在线调查,形成了《充电行为洞察与消费空间探索》报告。于2022年8月28日在世界新能源大会充电论坛上发布。

01私家车每周充电2.5次,一/二线城市“里程焦虑”更明显。

私家车平均每周充电2.5次即可满足需求,每周充电3次及以上的比例约为40%。而网约车/出租车用户由于行驶公里数较长,每天需要充电1~2次,充电频率是私家车用户的5倍。

充电消费洞察 汽车之家研究院×BCG发布        -第1张图片

充电时间方面,私家车平均充电时间为1.9小时,慢充超过2小时的比例明显高于网约车/出租车用户。然而,网约车/出租车用户平均充电时间仅为1.3小时,90%以上的网约车/出租车用户在2小时内完成充电。只有追求充电效率,才能提高运行时间,所以“短时间”特性更强。

分城市来看,一线、二线城市由于地域更广,出行范围更广,“里程焦虑”的情况更为明显。超过一半的一线/新线用户会选择在剩余里程超过50公里时充电,充电时间较短,且大多集中在2小时以内。然而,当剩余里程为30-50公里,甚至在30公里以内时,低线城市更有可能收费。由于工作生活节奏较慢,剩余里程较少等原因。低线城市用户平均单次充电时间更长。

尽管私人充电桩数量较多,但用户对公共充电设施的需求仍然很大,超过50%的私家车用户主要选择公共充电场所/换电站进行充电。

02品牌充电桩接受度高,特斯拉、零跑、理想品牌充电桩用户体验好。

目前国内市场,车企建设的品牌专用充电桩只有5.4万个,占全部充电桩的4.6%。但超过一半的私家车用户期待或已经使用品牌充电桩,期待品牌充电桩带来的充电体验提升,品牌充电桩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特斯拉、小鹏和大众的车主对品牌充电桩的期望最高。

用户愿意尝试品牌专用充电桩是因为品牌归属感和便利性(型号和功能适配),所以也接受一定溢价。通过调查发现,特斯拉、蔚来、大众的车主都愿意出溢价。高收入人群支付溢价的意愿比低收入人群高20%,近40%的高收入用户甚至可以接受10%以上的溢价。

从用户对品牌充电桩的体验评价来看,近九成用户对品牌充电桩基本满意,平均得分4.3分,其中特斯拉、零跑、理想体验最好,其次是小鹏、蔚来、比亚迪、吉氪,部分传统品牌对品牌充电桩的体验一般。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期望品牌充电桩改善充电体验,接受一定溢价。对于车企来说,品牌充电桩的布局有利于车企盘活私域用户,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充电桩的建设、推广和应用,可以实现双方共赢。

03男性用户充电时更喜欢“宅车”,车的横屏设计更合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0%的用户会在充电时在车内休息,其中男性用户和网约车/出租车司机更显著地倾向于“宅车”。当他们“呆”在车里时,66%的用户选择玩手机,约40%的用户会使用汽车听音乐和看视频,一些用户会体验新的娱乐形式,使用汽车屏幕连接游戏机、麦克风和VR可穿戴设备。

可见用户对车内影音娱乐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而车内娱乐,67%的用户更喜欢使用横屏设计,更适合娱乐需求。对于车企来说,这一点在选择汽车配置时也要考虑进去。

除了屏幕设计,车企和车载软件商还可以考虑引入内容定制、第三方软硬件接入、AR/VR技术等娱乐项目。以进一步丰富“宅男”的用车体验。

04需要激活充电期间的消耗潜力。

私家车用户在给车充电时,有40%的人在附近的消费娱乐场所消费过。剩下的没有进行过任何消费的用户中,有60%表示,如果周边配套齐全,愿意进行消费。可以看出,用户在充电时有很强的消费意愿。由于一线城市消费需求更频繁、消费基础设施布局更完善等因素,高收入和一线城市用户在充电扩展消费场景下的消费潜力更大。

充电时,用户通常在附近吃饭购物,对电影、文艺演出、咖啡茶吧等有一定需求。消费金额大多在500元以下。一线城市用户比二三线城市更倾向于消费咖啡茶吧、美容美发、运动健身。

那么,如何在充电时激活私家车用户的消费需求呢?目前的智能互联充电路径可以进一步改善用户的充电体验,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智能充电路径是基于车企APP或充电聚合平台的智能推送行为。其中可以执行智能消费推送。到达充电点后,APP根据充电时间和历史用户信息提示千人周边消费信息,提升用户充电体验。

05充电过程中的消费痛点亟待解决。

调查显示,目前仅有51%的用户对充电设施感到满意,半数用户在充电时仍存在痛点。一方面,充电桩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近70%的用户都有过停车空闲时间找不到充电桩的经历。

此外,第三方充电平台在新能源用户中使用率较高,86%的用户使用过。但是用户体验评分只有3.9分,还不如品牌充电桩的体验评分(4.3分)。使用痛点主要集中在充电桩损坏、与车辆型号不兼容、运油车占用车位等方面。

在主要的第三方充电平台中,快电和TELD的体验评分相对较好,领先于其他充电平台。

针对充电过程中的消费痛点,我们相信随着智能基础设施的普及,智能充电桩将为充电用户提供更流畅的充电体验。

比如针对车位被占的痛点,可以使用智能地锁,设备新能源绿卡自动解锁,或者交押金预约锁桩,识别车牌号或者密码解锁。针对充电桩损坏的痛点,可以设置“智能桩”,锁定损坏的桩并给出提示,甚至可以进行定期故障自检和锁定上报。针对充电排队等痛点,可以在充电场所增加摄像头,根据排队人数提示排队长度,根据车流量和历史使用情况智能预测不同时段的空闲时间。

当“充电”成为新能源用户最重要的用车场景,主机厂和充电服务商都需要思考如何为新能源用户构建最佳充电体验。对于主机厂来说,品牌充电桩的布局,车内影音娱乐软硬件的配置,APP端充电体验的提升,都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对于充电服务商来说,充电消费生态的聚合,加上智慧基础设施,消除充电痛点,也是未来改善充电体验的重要内容。充电体验的提升,充电二次消费空间的建立,需要多方合作共建。

最后,我会

汽车之家研究院汇聚汽车行业内外顶尖专家,洞察行业新趋势;基于海量观看/选择/购买用户数据洞察汽车用户新变化;利用成熟的大数据研究经验深耕汽车市场,制作专业深入的研究报告,助力企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