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与长安汽车哪个质量好(长安汽车好还是江淮好)

作者:汽车盟 | 内容提供:http://12364.com/|

江淮汽车和长安汽车都是国内自主品牌的巨头,江淮汽车一直在卡车行业拥有良好的口碑,而在轿车、SUV领域,则依靠十多年积攒的经验稳定发展。长安汽车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多领域全方面的战略使其发展迅猛。究竟两者的汽车质量怎么样呢,江淮汽车的质量和长安汽车的质量又孰优孰劣呢,下面我们从其品牌历史和车型评价等方面来为大家进行解答。

1999年9月30日,安微江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它的前身是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作为一家以汽车底盘起家的公司, 1968年在这里诞生了第一辆江淮牌的轻型卡车,自此以后几乎每一代产品都代表了当时国内轻卡发展的最新方向。

除了在卡车方面颇有建树外,江淮汽车还整合了安凯汽车公司,主打高端豪华客车品牌。在MPV市场,江淮汽车旗下的瑞风系列已成为中国MPV产品线最长、车型最丰富的品牌,有着“MPV制造专家”的美誉,而在轿车和SUV市场,江淮虽然刚起步不久,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

江淮汽车的质量怎么样

目前江淮旗下拥有21款车型,产品涵盖轿车、suv、mpv皮卡等车型,根据汽车门网发布的2017年投诉车企单一品牌排行榜显示,江淮汽车全年累计投诉694宗,位居自主品牌车企第7位置。江淮汽车投诉量上半年保持平稳,下半年开始逐步攀升,年底12月投诉量达到全年最高峰,为98宗。

主力车型瑞风S3投诉量最大,超过400宗,占据总投诉量62%的份额。此外,其他车型均出现一定量的投诉,但整体投诉量较小。瑞风S3投诉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如发动机异响、变速箱无法加速、车身生锈、刹车有异响等。

车身及电气相关部件投诉位居第一位,占比高达26%,涉及中控屏失灵、车身生锈、异响等,其次是前后桥及悬架部件,占比22%,涉及异响、偏硬等。此外,核心部件发动机同样有一定量的投诉,占比16%,涉及漏油、异响、故障等问题。

江淮汽车与长安汽车哪个质量好(长安汽车好还是江淮好)-第1张图片

看法

在2017年,江淮汽车江淮乘用车合计销售222,174辆,同比下滑39.5,销量的猛跌与江淮本身品牌影响力低,产品质量不高等因素离不开。虽然江淮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势头还不错,但目前想要依靠新能源汽车拉动整体产业的发展是不现实的,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不好好把控好汽车的质量问题,那最终结果可想而知。

长安汽车

1996年10月31日,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成立,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整车企业,起源于1862年的上海洋炮局。长安汽车与多个汽车厂商均有合作,例如马自达、福特、铃木等,可谓是多方面整合发展。

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开发、制造、销售全系列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汽车公司,其主要产品有全系列乘用车、小型商用车、轻型卡车、微型面包车和大中型客车,全系列发动机等,曾经连续三年霸占过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可以是说汽车行业中车型最全的国产品牌。

长安汽车质量怎么样

根据汽车门网发布的2017年投诉车企单一品牌排行榜显示,长安汽车以1,495宗的投诉量,攀升至国内自主车企单品牌投诉第1名位置。自9月份出现全年的投诉低点后,5月起投诉持续攀升,年底11月达到全年投诉最高峰,月投诉量达到158宗。

旗下车型长安CS75、逸动和悦翔V7三驾马车投诉量均较大,其中,CS75和逸动质量问题涉及车身生锈和发动机抖动较多,悦翔V7主要以发动机噪音大、抖动等问题为主,单车型最高达到327宗,约占总投诉量的24%;睿骋和CS35投诉位列第二阶梯,两者投诉均超过100宗。

从长安汽车旗下车型投诉分布情况来看,受逸动和CS75两款车型投诉涉及车身及电气层面较多,涉及车身生锈、空调不制冷等,占据整体投诉30%的份额;其次是悦翔V7、CS75等车型发动机质量投诉较高影响,涉及发动机抖动、加速无力、杂音大等层面,占据21%的份额。

江淮和长安哪个比较好

国内媒体发布了最新一期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排名(仅供参考),下面数值采用行业通用的百车故障数(PPH)作为衡量依据,数值越小,表示质量越好。可以看到,国产车平均PPH值为412,共有10个品牌的质量表现在平均水平之上。

江淮排名第九,长安汽车排行第三,当然我们不能单单从这份数据就得出两者孰优孰劣,江淮汽车如今沦落二三线品牌,但是其高性价比和稳重务实的车辆风格深受人们追捧,而长安作为仅有的能和吉利、长城扳一扳手腕的国产汽车品牌,它的成长有目共睹,但是热销车型的投诉数量高居不下,对于后期的发展影响还是很大的。

江淮和长安这两个品牌谁更好?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毕竟两者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存在的差异性较大,但如果单纯从销量和保值方面来说的话,长安会略胜一筹,而如果从未来发展潜力来说的话,江淮瞄准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走上了长安的前面。不管以后对比的是哪些汽车品牌,我们既要看到微观的一面(性价比、质量等),也要看到其宏观的一面(市场前景、规划战略等)。

相关文章